
新四军鄂皖湘赣指挥部旧址
天高云淡,太阳炽烈,阳光照在万物之上显得格外明亮。从大冶灵乡镇区街道拐进该镇路面宽阔、路边绿荫匝地的新四军路,沿一条清水流淌的水渠而上,过一座小桥,就看到了成片的红墙村舍,一座村舍的红墙上,“鄂东南抗日第一村——谭家桥”,斗大的烫金大字明晃晃地迎接来人,新四军鄂皖湘赣指挥部旧址,离这栋房屋大约百米。
“谭家桥”是“谈桥”过去的称谓。探访谈桥,拜谒新四军鄂皖湘赣指挥部旧址,笔者被有关它的保护、弘扬、成长的真实故事,深深地感染着。
首先,是有关保护的故事。
以前,谈桥人多多少少知道,他们这里是一块红色的土地,是新四军战斗过的地方,但没有多少人对新四军鄂皖湘赣指挥部旧址的重要性有多少认识。
谈起保护,绕不开一个叫明朋的人。谭家桥村70多岁的老人明廷垱说,“一开始,村里的人都怀疑明朋是不是在外面受了刺激,脑筋出了问题,总在多年无人打理的那些老屋进进出出。”老人说的老屋,包括新四军鄂皖湘赣指挥部旧址。
《中国共产党大冶历史》记载,1942年,为开辟鄂南、建立抗日根据地,新四军五师十四旅主力挺进鄂南,打开军事局面以后,在谈桥正式宣布成立鄂皖湘赣指挥部。到1942年底,党员发展到2000余人,共产党领导下的地方武装也有较大发展,抗日根据地不断巩固。在鄂皖湘赣指挥部的指挥下,这里发生了几场被浓墨重彩记上地方史的几起著名战事。谈、傅、刘战役,新四军集中优势兵力,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取得辉煌的战果,灭敌数千人,同时遏制了日军南进的力量。纪家祠堂歼灭战,盘踞在金牛一带的日伪军,集结800余人向谈桥发起攻击,经过半天的激战,伪军一个营被歼灭,日军一个中队伤亡惨重。这是大冶地区沦陷后,第一次较大规模地打击日本侵略者。这次战争胜利以后,鄂皖湘赣指挥部在谈桥一带驻足更稳,使谈桥真正成为鄂南抗日斗争的领导和指挥中心。
明朋小时候和伙伴们在谈桥的明家山上捡弹壳做各种各样的玩具,知道家乡是一块红色的土地、抗日的土地。2003年,在外打工、稍有积蓄的他,有机会详细了解到这段党史后,才惊觉对家乡的了解太少了,才惊觉2002年被纳入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新四军鄂皖湘赣指挥部旧址有多重要。他在回乡发展之余,将新四军鄂皖湘赣指挥部旧址的保护当作义务,自愿进行保护。旧址屋主夫妇都是老革命,一家人长住重庆,在得知明朋的义举后非常高兴,爽快地委托明朋作为旧址保护人。
如今,这栋百余年的两重连七老房子保护得非常完好。房屋里面,地面整洁,每个房间里原有的物件布置都保持得很好,该修缮的地方做到了修旧如旧,墙上张贴着旧址介绍以及在谈桥战斗过的将士宣传资料,还陈列着那个时代指挥部的物证;房屋外墙刷成红色,鲜红的五星、新四军鄂皖湘赣指挥部几个金色大字在蓝天白云下格外显眼。
明朋还多方争取支持,将保护的范畴“扩大”,进行了连片保护,将谈桥公社旧址至新四军鄂皖湘赣指挥部旧址一带都保护起来。连接这一带的路面,也根据过去的原貌,换成了青石板路面。
然后,是有关弘扬的故事。
走在新四军鄂皖湘赣指挥部旧址内,笔者看到的收藏物品不多,但走进离此不远的谈桥公社旧址,收藏物之多,让我们惊叹。
战争时代用到的日常物品锅碗瓢盆,指挥部用的桌椅板凳床,根据地群众用的纺线机、豆腐机、水车及各种农作用具,还有那时的各种报刊文字资料,以及根据地流行的纸币等,林林总总的各类收藏,不下万件,占满了近20来间房子,院子里还停着废弃的真飞机和坦克。
这些藏品,都是明朋从全国各地收集来的。明朋深有感触地说:“群众对新四军满怀感情,只要知道我是义务收藏新四军及战争相关的物品,都给予我最大的支持。”因此,他的朋友“遍天下”。
每一件物品都有一个或者多个故事。收藏不是单单为了收藏,而是为了弘扬。
比如“粑印”,明朋对来参观的灵乡老年大学学员介绍:“这是新四军第五师驻扎在谈桥时留下的粑印,粑印上的图案有一颗五角星、一片树叶、6个小点,寓意‘一心一意跟党走,六条标准要吃透’。”
明朋喜欢用这样接地气的方式,把红色故事讲给越来越多的人听。让一次寻常的参观活动,成为有意义的课堂。这些年来,作为国防教育基地的新四军鄂皖湘赣指挥部旧址,有来自省内的数万名参观者,被明朋热情洋溢的演讲打动过。
在灵乡,明朋的这种做法被总结为“一节课堂”做载体,吸引群众广泛参与。他不限于在馆里进行志愿宣讲,更多的是挎着帆布包走出去,走进群众身边,讲述包里装着的红色藏品背后的故事,被群众称为“明馆长的移动课堂”。
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受到感染,30多人也加入到了志愿宣讲队伍中,形成了一支面向村民、学生及企业单位等广泛群体的宣讲力量。
灵乡镇退休干部吴德安高兴地说:“如今在大冶,只要有人说到新四军,自然会说起谈桥;说起谈桥,自然会说起新四军。”
灵乡镇党委对“明馆长的移动课堂”给予了充分肯定,要求其发挥品牌作用,传承红色文化基因,赓续红色文化血脉,把握新时代的文化需求,推进灵乡乡村文化振兴。
最后,是有关进步的故事。
随着新四军鄂皖湘赣指挥部旧址保护工作的深入,明朋的进步越大。从一定意义来说,是旧址保护成全了明朋。
此前,他只是一个有一腔热血的农民,辗转在城市打工或经商,对新四军的了解不多,仅限于传说。在多年的旧址保护、精神弘扬之中,他不断收集故事,改进演讲方法,同时进行有意识的整理总结创作创新。这些年来,他将从老一辈村里人那里听说的故事,结合查阅的历史进行整理和创作,出版了两本地方文献作品。由于他的宣讲有根有据、绘声绘色、声情并茂、感染力强,他被选定为红色宣讲员。如今,他受聘为东湖学院文史员、湖北理工学院鄂东南红色文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行走在谈桥,随着新四军抗战精神和革命精神的弘扬,更多的人汲取到了精神力量,更多的人在不断进步。
http://epaper.6537777.com/hsrb/html/2024/20241010/20241010_006/20241010_006_01_1203.html?searchWord=%E6%B9%96%E5%8C%97%E7%90%86%E5%B7%A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