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媒体关注 >> 正文

黄石日报:统战赋能聚合力 多维创新促发展

发表时间:2025-03-11 浏览次数: 审核人; 编辑:陶霞

字体放大字体缩小语音读报 10日,全市统战部长会议召开,总结2024年统战工作,部署2025年工作任务,推动新时代黄石统战工作高质量发展,为我市持续奋进全省第一方阵,建功支点建设,推动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建设整体提升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会上,大冶市、黄石港区、市工商联、湖北理工学院、下陆区新的社会阶层联谊会分别围绕自身统战工作开展作交流发言。

大冶市委统战部:“三维发力”激活楚商回归引擎

近年来,大冶市以乡情为纽带、服务为抓手、环境为支撑,全力推进楚商回归工程。截至目前,累计招引楚商回归项目132个,总投资额达332.93亿元,带动就业超3万人。

统筹谋划强引领,厚植尊商重商沃土。将“楚商回归”纳入市委、市政府重要议程,建立“市长领衔、专班推进、部门协同”机制,形成“市领导+部门+商会”三级联动体系。市领导及部门负责人结对联系重点民企和异地商会,定向联络20名民营经济代表人士,实现“一企一策”精准服务。推荐70余名楚商代表担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在工商联任职,增强政治归属感。每年组织40余名楚商代表参与健康体检、疗养活动,协调解决回归楚商子女入学、父母就医等问题,提升“回归热度”。

乡情纽带聚人心,点燃反哺桑梓情怀。利用春节、清明等节日举办冶商大会、企业家恳谈会,开展“楚商看大冶”活动,增强身份认同。以乡镇为单位组建专班,动态更新长三角等重点区域“楚商信息库”,梳理投资意向,开展“叩门招商”。发挥各地大冶商会作用,举办产业投资招商推介会,围绕“3+2+X”产业体系引进123个优质项目。树立典型示范,在主流媒体宣传30余名返乡创业人员事迹,激发回归动力。

优化环境筑根基,护航项目落地生根。设立600万元/年专项奖励资金,优先保障回归项目用地、融资、人才需求。建立政企午茶会机制,联合名校定制创业培训课程,年培训超200人次。举办税企、银企对接会,破解融资、税务堵点。创新“商会调解+司法确认”模式,2024年调解商事纠纷2339件,联合检察院建立涉企案件监督机制,派驻法律顾问,构建法治保障体系。

下一步,大冶市将持续打造“楚商回归”品牌,推动更多楚商实现产业回归、资本回流、项目回投、总部回迁、人才回乡,为黄石建设贡献力量。

黄石港区委统战部:全面落实统战工作责任制

近年来,黄石港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持续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推动全区统战工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科学精准“明责”。明确区委为责任主体,执行“四个纳入”,专题学习研究统战工作。制定责任清单,区委书记带头走访调研基层统战阵地14次,主持会议6次,将11名党外代表人士纳入区委常委重点联谊对象,实现各级领导班子与党外人士联谊交友全覆盖。

压实责任“履责”。调整完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构建“1+5+N”工作架构,召开领导小组会议4次、部门联席会议3次。推行交办制度,按季度分解任务清单,召开现场推进会4次,交办事项16条。

强化跟踪“督责”。将统战工作纳入区委年度督查计划,开展重点督导、日常抽查,推动党委将统战与业务工作同部署。织密考核述职体系,制定考核实施办法,形成“年初抓要点、日常抓落实、年底抓考核”模式,基层统战干部配备更齐全。推动融入政治巡察,拟制巡察清单,将统战工作纳入政治生态分析,联合巡察组反馈问题12个。

下一步,黄石港区将压紧压实统战工作责任,有效提升大统战工作格局整体效能,为全市统战工作高质量发展作出黄石港区应有的贡献。

市工商联:聚力先行先试,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4年,市工商联发挥牵头作用,深入开展“两个健康”先行先试工作,推动民营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截至目前,我市民营经营主体达35.8万户,占比98.8%,贡献61.8%的GDP、83.9%的纳税和61%的进出口总额。

聚焦目标任务建机制。将“两个健康”作为深化改革重点项目,建立领导机制、协同联动机制和成效评估机制。制定重点任务清单,“一办七组”分工明确,35家市直部门、6个县(市、区)全域联动。出台《民营经济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确立5个维度、33个监测指标,科学评估工作质效。

聚焦“三大工程”抓落实。深化“双传双推”工程,成立民营企业家培养学院,开展宣讲24场,覆盖54家商会、926家民企,二代企业家接班意愿从30%升至60%。推进“清廉民企”工程,创建标杆示范企业(商会)100家。实施“科创民企”工程,出台“四转”政策,搭建“四联”平台,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达97%,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量两年倍增。

聚焦“小切口”改革显成效。开展“千名干部进千企”等活动,每年解决问题1000余个。“一窗通办”事项办理时限压缩80%以上,环节减少50%。“无申请兑现”拨付资金2.24亿元,办理留抵退税15.02亿元,惠及1.5万余家企业。实施轻微和首违不罚案件9.4万件,减免金额2385万元。探索“企业点单+法官接单”模式,审理时间提速40%。

2025年,市工商联将健全工作机制,深化改革创新,汇聚楚商力量,办好第三届楚商大会,确保新签约项目和资金取得更大突破,持续擦亮黄石楚商品牌。

湖北理工学院党委统战部:聚焦产学研用,打造“湖理服务”统战品牌

湖北理工学院作为省属应用型高校,聚焦制度建设、平台搭建、团队打造,推动党外知识分子服务地方发展,近3年科技成果转化项目50余项,纵横向项目到账金额近5000万元。

制度先行,构建激励机制。制定《党外知识分子作用实施办法》《建言献策成果认定办法》等文件,形成“制度管人、任务定人、考核励人”闭环体系。明确党外知识分子参与科研攻关的权责与路径,将服务地方成效纳入职称评聘、评优评先指标,强化“产学研用”融合,提供成果转化平台。

平台赋能,打造对接矩阵。依托校科研处和科技园管委会,构建“需求发布—专家匹配—项目落地”全链条平台。定期发布科技服务需求,选派党外知识分子参加“科技副总”等活动50余人次。近3年举办校企对接活动100余场,促成横向项目签约300余项,建成“同心·专家博士服务团”实践基地,覆盖企业革新、乡村振兴等领域。

团队示范,擦亮服务品牌。组建9个特色服务团队,打造“一团队一标杆”模式。康薇团队助力阳新宝塔村湖蒿产业升级,打造亿元村;徐先锋团队推动模具钢月产从10吨跃升至300吨;殷海霞团队创立“剪云坊”非遗工坊;姚政鹏团队研发的检测装备获“华创杯”一等奖并产业化。

前瞻布局,书写新质生产力答卷。未来,该校将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从“单点突破”向“系统集成”转变,拓展服务半径至全省,探索“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机制,激发创新潜能,为黄石加快建成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贡献湖理力量。

下陆区新联会:四抓四促进 凝聚新力量

2023年3月,下陆区成立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以下简称“新联会”)。近年来,在市、区两级统战部门的悉心指导下,区新联会积极发挥平台作用,致力于“联谊交友、融合发展、服务社会”。

抓引领促进四个认同。组织会员参与统战大讲堂及社会主义学院学习,开展红色教育,成立党组织,通过主题教育提升政治站位。如参观革命老区、举办红色阅读分享会,增强爱国情怀。

抓组织促进力量聚合。分类成立6个联谊活动小组,明确职责分工,修订章程制度,规范会员管理。建立会员推荐奖励机制,通过行业交流、新联会开放日挖掘人才,壮大队伍。设计会徽“同心聚力,向新而行”,增强辨识度与凝聚力。

抓活动促进内生动力。设立内循环专项小组,每月线上对接会,每季度线下洽谈会,搭建线上平台,保障合作顺利。举办年会,表彰先进,开展“九资河赏红叶”等联谊活动。举办专家讲座、网络直播等,提升会员技能。2024年举办促进内循环大会,推动16家企业合作,为36家会员企业提供优惠政策。

抓作用促进服务大局。新联会成员在专业服务、公益慈善等方面发挥优势。湖北网红孵化器举办直播带岗、残疾人培训,促进百人就业;副会长单位承接养老机构评定,属湖北首创;与爱同行义工协会组织志愿服务113场;孔雀苑诗词协会助力社区获中华诗教示范单位;健康头条科技营收1.67亿;祥子民俗馆组织研学活动,增强文化认同。

2025年,下陆区新联会将继续组织学习交流,强化人才培养,拓展公益服务,打造特色品牌,为黄石加快建成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服务推动全省支点建设贡献“新”力量!

http://epaper.6537777.com/hsrb/html/2025/20250311/20250311_005/20250311_005_01_7288.html?searchWord=%E6%B9%96%E5%8C%97%E7%90%86%E5%B7%A5